随着春季的到来,马拉松赛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。根据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,仅在4月份,全国将迎来多达76场的马拉松比赛。这一热潮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跑者参与,也催生了马拉松摄影师这一新兴职业。马拉松不仅成为健身和提高生活品质的方式,更是推动了摄影行业的迅速发展,形成了百亿级市场。
赛事旺季,马拉松摄影师一周至少接拍一次赛事,收入水平可观,单场收入最高可达2000元。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,马拉松摄影师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模式:一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拍摄,照片以下载付费的形式进行收费;二是与赛事官方组委会或品牌合作,按场次收费,收入明显高于平台模式。以李先生为例,在这个行业内挣得最多的并不仅仅是收入,其所感受到的成就感同样重要。
马拉松摄影师不仅需要优秀的摄影技术,更需要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。他们常常要提前到达赛事现场,进行场地勘查,并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奔波。李女士表示,虽然每场马拉松赛事大多数都会持续6小时之后,但长时间的职业要求常常让摄影师倍感疲惫。需要步行和骑行前往赛道的不同位置,确保能够捕捉到选手冲刺的精彩瞬间。
尽管收入可观,但这份职业也并不轻松。马拉松摄影师在工作中面临着意外摔倒、与选手碰撞带来的风险,因此需自行购买意外保险。同时拍摄设备的投入也是不可以小看的,专业级相机和镜头的价格往往高达数万元,摄影师在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和设备损伤的风险之间周旋。
北京商报记者调研发现,参与马拉松摄影的门槛并没有想象中低,确保拥有足够的体力和能适应高强度工作的能力是基本要求。有时,摄影师们甚至要在赛道旁蹲伏数小时来捕捉独特瞬间。
倘若说马拉松摄影师的发展有多么迅猛,那么行业背后的 “野拍”问题就显得很严峻。慢慢的变多的业余摄影师无证拍摄,给市场带来冲击,不仅打乱了赛事的正常秩序,也可能触及法律底线。部分没有经过授权的赛事影像在商业用途上存在侵犯肖像权的风险,许多花了钱的人非官方摄影服务产生质疑。
马拉松摄影行业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,业界专家呼吁建立完整的认证体系,提升行业的自律性。未来,伴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不断壮大,我们期待更多的合规与集中的服务以及不再被“野拍”困扰的摄影服务。同时,随着国际教育竞争力的提升,慢慢的变多热爱运动的学生也积极选择海外学习,从而更好地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体育。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,参与体育类专业活动无疑为留学申请增添了分数。尤其是在提升托福、雅思成绩的同时,参与马拉松等运动项目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对此,你认为怎么样才能解决马拉松摄影行业的发展问题?是否还有别的未被关注的职业需求正在产生?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。